愿愿

德奥版伊丽莎白(05年DVD版)零碎感想总集

观看各国舞台剧这么多年,从未曾想到过一部我无缘亲身去看的音乐剧,居然会成为自己单子上最为赞誉的作品之一。而单凭着模糊的DVD影像里无法完整体会的舞台效果,就可以让我臣服到如此地步,应当也足以说明这部作品的水平了。

Elisabeth的歌曲舞美服装道具,在有限的预算之下依旧是精妙无比,而音乐和剧情的前后关联,演员细致入微的表演和歌舞,桩桩件件都值得反复思考琢磨、也都经得起琢磨。(顺便,实际DVD并没有网上压制的字幕版那么黑!虽然舞台灯光设计确实走的不是宽敞明亮路线,但也真的没有那么黑!参见下面的截图。)

作为一个流传这么多年的经典,分析它的立意、价值观、历史背景等等的文章应当是汗牛充栋,所以虽然我有很多想法,还是不用整理发表了。即使是每个细节,也应该有过很多讨论,加之值得玩味的地方实在太多,我也不可能一一列举,因此只将最近跟朋友讨论中,我一些零散的感想收集起来。又因为都是随便聊到引发的思考,互相之间也就没有太多的主题关联,都是点点珠玉而已,并不能完全概括。

并且由于并非在德奥舞台剧圈,我并没有看过太多分析,所以以下都是个人理解,必定有疏漏甚至错误之处。

 

主题

个人觉得德版的舞台剧,绝不是想要展现茜茜公主的美,更不是想要展现一个美人命运多舛、红颜薄命的一生悲剧。爱情是推进剧情发展的动力,但亦非主旨。

甚至于,伊丽莎白此人(或此剧人物)究竟如何,她到底是怎么想的、为什么那样做,其实都不是本剧的重点,也都无关轻重。而旁白的歌词也一直在揭露真相:她除了因外表美而受到很多人青睐之外,就只是一个极端自私的谜之公众人物而已。

我所看到的本剧主题是,她所经历的那种现实与自己所求之间的鸿沟,空虚、痛苦、放弃和挣扎、反抗。但终其一生的忙乱,到头来依旧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自己为何痛苦、又为何空虚、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解脱。所以这只是一个关于人性纠结一生的故事,每一个人,无论男女,其实都有可能是伊丽莎白,也可以是伊丽莎白。

而死神只不过是她和鲁道夫重度抑郁症(包括茜茜的厌食症)中的阴翳,是自己和自己死亡念头对话的意象,这一点在德奥版里应当是非常明确的。

按照原作者的话,他本来想展示的就是奥匈帝国的覆灭,在创作过程中发现以伊丽莎白作为中心是最好的切入点。而最妙的是,因为演员的力量和对于抗争的表现力,一个用文字叙述出来看上去如此灰暗的主题,实际上看的时候却是非常震撼,看完也并没有任何负面的情绪,而是一种畅快淋漓之后的舒爽。真不愧是神作+神cast演出。

(日版为适应当地观众审美取向,而把立意和表现手法改成了完全不同的另一个故事,所以不必硬性横向比较。)

 

整体

德奥版可说是群像剧,虽然有主角有配角,但每个人的形象是丰满的,感情描述都是到位的。因此可以体会到每个人都有其做事的初衷甚至苦衷,而不是脸谱化的形象。

这样就造成了整个剧的感情推动非常自然,不需要去理性理解,就可以直接感性体会到人物和剧情的变换,从而为每个人唏嘘,哪怕跟他们的苦衷本身并没有什么感同身受。

 

CAST

重要度本该在这个位置,但感觉还是放在歌舞分析之下再总结比较好。所以这里只是占个标题,内容见后面。

 (7/21补充:刚刚翻了一下DVD特典里演员和剧本音乐等主创人员的访谈,也有他们对本剧和角色的感想:链接


大道具(因为混杂了对于作品开端的理解,所以放在前面)


      1. 吊桥/悬臂

这个半臂吊桥从开场开始就多次在剧中出现。

在我的理解里,首先,这个悬臂在开头和结尾的非回放故事中,是寓意连接死神所在之处与“人间”的桥梁,是死神来到这个特殊时空的路途。——这里用“人间”并不准确,因为整个故事其实只是百多年来无法被开释、一直在被审问的鲁契尼引出来的在幻界对历史的重演而已。(这一点看他跟审判官的对答,以及跟死神的三方对峙即可理解)所以故事发生地可以算是在脱离人间死后、到冥界之前的间隔,并非是活人们的人间。

从具象的表现形式看,当它落地时代表了这个桥梁与人间连接的部分,而当它升起到水平状的时候,既可以具象理解为死神从引桥部分走到了桥面,或者直接抽象理解为连接结束,死神升回自己所处的世界。 



因此自始至终,只有死神拥有此桥的支配权和通行权。甚至凌驾于整个作品人物和情节的存在的鲁契尼,当此桥作为冥界之桥时,他也只能在开头引出整个剧情、从冥界请出历史人物回到人间重现历史的时候,如履薄冰地走过一次而已。而他虽然可以走,但还是得拿着杂技演员走钢丝所用的平衡杆,小心谨慎地移动,并且只能在桥体上来回走动,既不能像死神一样在桥上如履平地,更不能用来自由出入异界。



然后此悬臂的作为道具被复用的作用,是在历史的剧情进展中,利用现有机械道具,为鲁契尼上帝视角旁白提供一个超于历史人物的平台,这个功能在婚礼的及牛奶歌等处都有用过。

但无论是这两种里的哪一种功用,是冥界之桥还是解说平台,其他凡人都是不可触碰这桥的。顺便,鲁契尼是一个舞台剧的功能性人物,并非参与演出历史的凡人。

至于桥上绳子一样的拉索,感觉主要是突出了“桥”的意象,参见斜拉索桥,但同时可能也有一点实用。这个钢臂结构,从视频看(纯粹参照物估算),与后台机械的连接处高度差不多是四米,自身长度大概在八米到九米左右。液压机应该是可以提起这个臂的,但类似斜拉索桥的设计也许多少可以提供一些冗余的拉力或者是备份保护吧?再者,全无保护在三四高米的纯斜面上蹿下跳的死神,也许奔跑的时候能多个视觉上的护栏。。。至少可以让观者心安。这部分纯粹是我的猜测了。

再顺便——这个桥的斜度超过了25度,在如此大的斜面上上下狂奔跳跃,歌声却像平地收录一样完全听不出气息紊乱的麻袋,当年也真是唱功和体力的巅峰了。

 


     2. 镜子。

这是指下半场鲁道夫太子在事败后自杀前最后恳请母亲向皇帝求情的那首Wennich dein Spiegel wär(如果我是你的镜子)的道具。

先来看一下此曲的一些歌词摘抄:

“你把我吸引,却从不让我向你靠近。

我遥望你,你的视线却从不为我停留。

我们如此陌生,血缘上又无比亲近。

我向你挥手,想向你接近,可我们之间一道墙平地而起。

多想做你的镜子,你就可以在我身上看到自己……

你就不会难以理解我没对你倾诉的一切……”

 

基于这种情绪和心情,大约可以体会此处的道具设计带来的空间分割之精妙。

鲁道夫绝望之中来找母亲求情,而按照原剧本茜茜则是刚刚结束在呼唤海涅之后与自己父亲的精神谈话,也刚说过我跟那些活人有什么好谈的。(公爵是1888.11.15过世的,而皇太子则是次年1月30日自杀的,剧中利用了这样交错的时间来设计剧情,真是相当巧妙)

此时茜茜身处在寝宫的镜子之后,鲁道夫进入寝宫见到的只有镜子之后的母亲形象,高贵而遥远。他自己的身影映在镜中与母亲重合,但现实世界却完全没有母亲的身影,一道平地而起的镜子分割了他们身处的世界。他既是在跟母亲对话,但无论他如何因血缘吸引而想要接近,母亲却从来都未与他存在于同一个世界之中,因此他也是在跟虚空倾诉,向着一个唯一可以信任的空虚的母亲形象交出自己最后的希望。

所以这个在镜中的母亲的设计,是非常直观地表现了茜茜与一直以来被抛弃和忽略的儿子之间的距离和这个状态。



至于道具本身,我一开始猜测是使用了半透射半反射的涂层,因为开场茜茜是和鲁道夫擦身而过走到镜后的。但这种通常会削减双方向的亮度,而当鲁道夫靠近镜子的时候,他的身影并没有变暗淡,母亲形象更是清晰明亮,也不夹杂其他的背景。而且在茜茜听完倾诉最后冷酷拒绝的时候,她的映像从寝室的镜子中渐渐平移,撤出了鲁道夫的视线,寓意了她对求援太子的舍弃。而在此移动过程中,茜茜一侧的影像产生了明显的抖动,因此我也倾向于这个效果也许是通过镜子之间的光路反射机制来实现的。但在DVD有限的信息、尤其是固定的视角下,究竟有些难以推测了。

在可以算是经费寒酸的情况下,这样用心细致的装置设计,达到如此好的舞台效果,真不愧是机械超绝精妙的德国舞台工程师。

 



小道具

 

     1. 服装上的伤痕

——这个观点是我抄袭的。每个人身上特意绣上的那一串绿叶,看到有解释为贵族的象征,同时也寓意着与茜茜相关的人包括她自己的伤痕。

——谢谢 @Zenko 在评论里的补充:“似乎有看到说衣服上的绿藤蔓(?)是象征哈布斯堡皇室这些人一生无法挣脱的命运,像附骨之疽一样挥之不去,又像藤蔓纠缠勒紧他们”

顺便,小鲁道夫的衣服上也是有的。只是非常细的嫩叶,果然还没有长大吧。。。

 

      2. 项链(锁链)

05年版被广为诟病的那条姑且算是项链的定情物。

皇帝说送给你“Kette”,在德语里既指项链,也是指锁链(chain),而欣喜激动地接过这锁链一般的项链的茜茜(Maya阿姨演技真好。。。),感叹的词在05版改成了“Wie kostbar”(多么珍贵),而原剧本的歌词是“Wieschwer die Kette ist.” 这里schwer既是郑重,但更常用的意思是沉重,所以是一语双关。也许这句寓意过于明显了,所以改掉也很好。

至于她在惊闻皇帝的不忠,唱着“die Ketten zu zerreissen”愤而摘下扔向死神的时候,我想则可以解释成“我要扯下/挣脱这枷锁”了。

 

      3. 死亡天使(并非小道具。。。)

到作处惊鸿一瞥的死亡天使,在咖啡馆里做顾客的司机、参加婚礼、给加冕典礼打下手,无处不在。。。以至于被戏称为可以承包一切工作的死神公司。不考虑演员人手的问题的话,这种任何场景都可能在某个角落暗地出现的特殊制服和单侧翅膀,与当时岌岌可危的帝国,真的是很妥帖的联系。

 

 


+舞+表演

只分析两段经典对战的情绪变化。

首先想指出的是舞。这两处麻袋演的死神咄咄逼人的死亡之舞,并不是迈耶林与已经放弃抵抗的鲁道夫跳的快华尔兹,而是探戈。

两场都有的攻击性的舞步(跟茜茜类似于open position并且是完全不连的,对于鲁道夫则是完全控制摆布的closedposition),引诱鲁道夫时的亮相动作包括转身、拉手和揽腰等等,都是探戈的经典动作。作为最有张力,最有对等力量强强相抗,又最为性感的舞,探戈是再适合麻死神不过的了。只不过因为鲁道夫是完全被胁迫的、而茜茜自始至终拒不配合,所以几处的探戈步看上去都有点奇怪,不熟悉的人大概很难认出来,但还是至少可以看出他的气势如虹、与其他温和诱惑之处一样是行走的荷尔蒙。

 

     1. Wenn ich tanzen will(我欲起舞时)

奥匈折衷方案看似成功安抚了一直意欲独立的匈牙利,但二元君主制实际上不仅是妥协、更埋下了深重的隐患——因此给匈牙利皇帝皇后加冕的,正是死神本人。

在胜利的加冕典礼之后,主观认为自己已经可以控制自己的人生、不会再有死亡阴影的茜茜,也许潜意识里清楚这表面的风光实际是崩盘前的妥协,加冕后会变得更乱的暗流,正带着奥匈帝国进入毁灭的漩涡,她也因此下意识召来了死神。这是比较直接和浅层的“不安”。

但其实更深层的不安,是正如茜茜自己所言,她所有的努力为的都只是她自己,所以无论加冕也好帝国也好,她的努力无论成败与否,其实都不影响她发现自己最终还是空虚的。我相信哪怕就是她能够完美统治了奥匈帝国,也并不会对她悲观绝望孤立的情绪有什么帮助。只为了摆脱自己的空虚无力,不是为了他人,也不是为了实现自己价值或者任何理想,于是来自空虚,自然也会归于空虚。——此后在精神病院独唱的Sieist verrückt其实表现了她其实意识到了无论自己再怎么努力,也只有空虚和痛苦,只能靠毁灭来获得最终的拯救。但在加冕典礼最风光的此时,她主观上还不想承认这一切。

于是在茜茜在说服这是自己的胜利时,她潜意识里的死神还是可以清楚地告诉她,她即使改变世界那也是在按照死亡的路线去演进的。这风光的加冕,并不是哈布斯堡王室的胜利,也不是寻找存在理由和活下去的方向的茜茜的胜利,而是死神的胜利。她自以为是自己的努力可以不再做傀儡,却依旧卷着奥匈帝国在崩溃的路上越走越远,这个胜利是表面的、空洞的。

死神在高处甜美的引诱无效之后,下到地面想强势说服她,她也确实无意识地再次被死亡之吻诱惑,却又一下清醒而躲开,并主观给自己洗脑我已足够坚强、不会再向往死亡。死神虽然知道死命抗争着内心暗影的茜茜不过是负隅顽抗,却依旧在此时毫无办法,只能气到轻蔑地笑着摔开这试图掌握自己人生的茜茜的手,虽然明知是事实却也只能赌气地说出你总有一天会投降。而死神气愤地跳到近乎凶残的死亡探戈,此时的茜茜也完全可以回应、气势不差分毫地与他分庭抗礼。

此刻茜茜的气场强大到足以抵抗死神,所以会有由强强对抗带来的压迫力和张力的演出。两人展示的,是不折不扣的抓人心弦的力量之美。

若对比以鲁道夫为例的那些并不能像她一样意识到并主动抵抗死神、只是凭着一些求生的本能逃脱死亡的凡人,就可以明白,开头那句歌词“人人都与死神共舞,但没人像伊丽莎白那样”,绝非一句虚言赞美。所有被死神所诱惑的人中,只有她是有自主意识去抗拒、并且可以去抗拒强大的死神。

 

     2. Die Schatten werden länge(阴霾渐袭)

经典到不能再经典,本不需要分析。

但感觉很多人似乎对于05年DVD版羊毛君的表演能力有些过于低估,所以还是想分析一下这段他演绎的情绪变化。

对现实和父亲统治绝望的鲁道夫,在终于发现并抱住死神时,脸上浮现的是仿佛在悲痛无助的时候抓住了救命稻草,那种闭眼安心、陶醉、依恋的笑容,因为那是他所熟悉的唯一会接纳他的归宿。而沉醉地紧闭的双眼,在听到死神开始略带压迫的回应,猛然睁开时,一下转变带的是略有惊惧眼神。还有从上场开始那似乎是失去力量但实际上绷紧的身体,控制得非常好的“弱气”的动作,这些都被羊毛君表现得非常到位。

见到过了十几年才终于放弃了生存希望出现在自己面前的鲁道夫,死神以为既然主动前来就可以轻而易举直接收服,因此在想直接给迷茫的鲁道夫第一个死亡之吻被躲开之后,也只是稍稍受挫,继续伸手邀请他。连伸手都没有太多效果时,他才有点发狠,开始认真地引诱鲁道夫自己说出内心一切悲观的情绪,趁着他说到万念俱灰的时候放倒,想要第二次夺取他的生命。这里羊毛君演的比较好的是那种纠结地放弃,却又本能地似乎是没有意识到死神意图的各种躲避。因为茜茜在这里是完全知道自己在主观抗衡着谁,而他更多是一种求生的本能,所以他不能有完全明白处境的状态,但也不能有弱到放弃的感觉,否则死神的第二第三个吻就完全可以得逞。

这第二吻被躲,死神继续改变策略,变成了剥开绝望的未来给鲁道夫看,并且开始强迫他跳死亡探戈。但即使在这种胁迫之下,鲁道夫居然也躲开了他的第三吻并且转身险些逃开(DVD此时正好切到了后排出现的死亡天使们,只拍到了他逃开被抓住的定格动作)。此时死神应该是放弃了现场说服,改为煽动他去篡位,进而带来更大的毁灭之后再来收服。

羊毛君演的废柴、软弱但是又没有最终放弃,有一定想法又并无自觉的力量半上不下的鲁道夫非常到位,每个动作看上去是软弱投降,却实际上都贯穿了力量,这才能激发麻袋的死神一步步到了几乎可以说是荷尔蒙全开、霸气全开地对付他。尤其在看了其他cast版的配合之后,我倒是更觉得,如果05年的对手戏不是他,那么开关无法全开的麻袋说不定会少招到很多饭吧。(CAST部分还提到一点点他在迈耶林的表演。

其实羊毛君的歌技也是很不错的。虽然独唱是尖细类的声音,但并不缺乏共鸣并不单薄。向茜茜求情时软弱的mama,那纤细柔弱的颤音也是很表达了人物状态的。但与死神合唱时,他的低音也能完好地烘托和陪衬强势的高音部,既没有完全被压制住,也并没有因为要用力便展示出尖细的本音而变得不和谐,他用心的配合把这个略有分歧的合唱表现得非常一体化。

毕竟音乐剧不是音乐会,除了颜和歌技之外,表演和感染力也是同等重要的。

 


CAST

这版cast从三个主演开始到各级配角,哪怕是咖啡馆里的客人都没有一个短板,歌技和表演都非常到位。

Maya阿姨从少女演到少妇,到中年到老年,从充满希望到充满绝望,每一首歌她的处理方式都不一样,有的单纯,有的高亢,有的浑厚,有的快乐有的伤悲。。。光盯着她近景皱纹而忽略演技的话,就会错失一个形象完整的茜茜。

麻袋也是同样,对小鲁道夫那不带太多其他情绪的纯粹温柔,慢板阴霾渐袭对刚刚开始抗争的伊丽莎白那隐藏着诱惑的虚假温柔,当然还有之后各种的魅惑、强势、暴走。。。正如吊桥那一段所说,他上蹿下跳也完全不动摇听不见喘息,可偏偏可以随着剧情自然地喘出一声声邪魅的呼吸,这表现力曾迷倒了多少人也是不用去想了。作为一个母语并非德语的匈牙利人(这身份在这个奥匈帝国的故事里简直可算是个梗。。。),能够把另一个语种的发音唱到如此准确又销魂的地步,真的是太天才。当然而至于他的摇滚风、还有发狠处可以咬死人的表情,大约习惯了就好,吧。

至于沙坑则简直是神。轻松驾驭各种情绪、各种音高,控场能力又极强,可以说是达到了艺术的自由境界,除了佩服就是佩服。

皇帝的两次不同的夜舟可以跟Maya阿姨的情绪完全配合,感人肺腑。这唱功和表现力也是没跑了。

羊毛君其实如上分析的,他的能力似乎因为演废柴演的太好太自然,而让大家直接而忽略了这个废柴,于是太过于低估了他对此版本、对麻死神演绎的贡献。在迈耶林与死亡天使们的群舞和最后自杀的身影,那种恰到好处的不堪用和死亡的脱力,正因其太过自然而需要更高的演艺能力才能做到,也正因其太过自然而更容易被观众所忽略。(抗争部分,有些演员可能会用力过度。被压制的地方,有些演员可能会变得僵硬。而自杀部分,恰到好处的失去力量,这每一点要做到自然到让人注意不到是在演,绝非易事。)

皇太后的演出也是同样非常有说服力,也更让人能够理解她的苦衷(虽然不是免罪金牌)。最有意思的是这一版的Uns'reKaiserin soll sich wiegen(皇后的义务),那几句关键性台词她都是和着旋律接用近于念白的形式却并未唱旋律,这种处理更加让人可以直观体会到了这位皇宫里唯一的男人的顽固死硬的强势。

其他所有配角,从皇宫总管公爵夫人,到咖啡店顾客,都有着非常明亮得体的歌喉和演技,整体效果叠加,真不愧是一台高水平之作。

 

 

音乐

作为如此高水平的音乐剧,当然每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的主旋律,就不去分析了。而前后的一些复唱则很让人唏嘘,这部分也肯定有很多艺术分析文章,作为圈外人我并没有研究过,此处只陈列一个我比较在意的复唱对照单子。

像咖啡馆里的Diefröhliche Apokalypse也用作召集乡下亲戚聚会的BGM这些没有太多对比含义的就不计了。

 

(这里我绝不想评论伊丽莎白或者剧中的茜茜公主的一生和感情。因为正如开头序幕同时代死者和下半场开头鲁契尼所唱,我们根本不理解她也不懂她。而在此之上,这种一人一个伊丽莎白的看法,以及她的人性是丑是美,其实对于作品本身的理解并不造成阻碍,甚至不需要去理解。所以我其实对这个人物形象其实并没有任何评价,谈的纯粹是歌曲本身的艺术表达,对于演员表达出来的人物情绪的感受和体会,而不是对于人物的心情和理由的理解。)

 

  1. 茜茜对于“自由”的倾诉主题(像你一样):

① Wie Du(像你一样)开头茜茜拦住要带女明星出去逍遥一晚的父亲,向他倾诉自己想像他一样自由的梦想。—— ② Schwarzer Prinz(黑暗王子)死神送回爬梯子摔落的茜茜时,她向自己已知道是死神的暗影倾诉同样的自由梦想时,实际上表现了潜意识对于这种憧憬被束缚而带来的黑暗和死亡情绪。这种自由“只有你能懂”应该和死神最后对老皇帝说的只有我能给他带来自由类似,这种不可能实现的自由只有死亡才能解脱—— ③下半场在鲁道夫来哀求之前,她在召唤海涅的灵魂之后跟将要离世的父亲的灵魂最后交谈的时候重唱。

①的唱段基本是毫无阴霾的,小姑娘单纯向往自由的直率感,②则有一种黑暗的固执,和已经跟世人相隔了的桀骜。③则是陷入严重抑郁,看透一切却心灰意冷的感觉。顺便,茜茜在唱完“做梦、写诗,或者顺风骑马”的梦想后紧接的歌词,儿时是“我想跟你一样(Ichmöchte mal so sein wie du)”,但③变成了过去式“我曾想跟你一样(Ich wollte mal so seinwie du)” 。此时的茜茜已经年过半百,离结局仅剩十年,她确实可以做梦、写诗,也几乎天天骑马,但终究不是像“吉普赛人那样自由地生活,胳膊下夹着齐特琴,只做自己喜欢的事”,即便现在意识到根源,也 “只是一切都太迟了,现在已是铁石心肠”。

 

       2. 茜茜和皇帝的主旋律(夜舟):

① Nichts ist schwer(天下无难事)定情之歌,两位用年轻的声音完全唱出了那种迷失的热恋期的深情和坚定,以及自以为可以誓言摘星摘月的盲目。——②新婚之夜茜茜才发现嫁入皇家的压力,向皇帝诉苦 ——③婚后晚餐上皇帝邀请茜茜参政,茜茜以此来要挟拿到孩子抚养权。为你可以奉献一切的纯情和投入,变成了刻意疏远冷硬的谈判,也是一种讽刺吧。——④Rastlose Jahre(奔波岁月)在表现18年白驹过隙中皇帝混唱的旋律部分——⑤Boote in der Nacht(夜舟)两位用苍老而历尽患难后再无力挣扎、平静却无法妥协的声音唱出了这最后的一曲。词什么的不用分析了,只要去体会演唱本身所传达的情绪和感染力,就足够每听必哭了。

 

       3. 茜茜获得“自由”的旋律:

①Ich gehör nur mir(我只属于我自己) ——②Ichwill Dir nur sagen - Ich gehör nur mir(我只想对你说) 皇帝同意茜茜的最后通牒,气质高贵美艳不可方物的茜茜从卧室走出,加上死神的三重唱。——③Der Schleier fällt(面纱落下)最后跟死神的合唱。

这三处唱段,都是茜茜的憧憬暂时胜利之时,因此这个旋律应当是决绝的抗争之歌,大气自信的“自由”旋律。

 

  • 其他一些小型的,但有点意思的呼应:

  1. ①Prolog(序曲,后半部)—— ②Eljen(万岁)。看似是胜利实质是妥协的匈牙利加冕典礼,用的是僵尸们复活的音乐。于是这个万岁到底是妄想阻止历史进行的哈布斯堡王室的胜利,是仅仅为了寻找存在价值和方向的茜茜的胜利,还是在奥匈帝国覆灭路上不时推波助澜的死神的胜利呢。结论是毋庸置疑的。


  2. Alle Fragen sind gestellt(过眼云烟)①婚礼。——②尾声时沉没的帝国之舟。婚礼即是覆灭的开端。


  3. ①Sie passt nicht(她不属于这里)—— ②Nur kein Genieren(别害羞)。亲家吵架歌和妓院来客歌用同一个旋律,可能是取这首节奏较欢快又嘲谑的优点,不一定有太多其他寓意。


  4. ①婚宴上的舞曲—— ②Mayerling-Walzer(梅耶林的华尔滋)。一个是死神带着手下来砸婚宴场子前的舞,一个是太子自杀前与扮成玛丽的死神之舞,都是死亡的寓意本无需多言。只想说此两处都是宫廷内,又是双方互相配合的舞,所以用的是快华尔兹的节奏,而不是死神在其他地方咄咄逼人的探戈节奏。


  5. ①Mama, wo bist Du(妈妈,您在哪里)—— ②Totenklage(挽歌)。母子俩这两首生前死后的对应歌,不必解释了。

 

后记

其实没有太多主题,正如开头所说,这仅仅是近日与人讨论时,我自己零散的长篇大论的一个集合,免得这些想法随着聊天记录而散而已。

德版伊丽莎白实在是一个宏大的作品,自然也可以有着千人千个理解的世界观,至于05版这在我看来是全盘完美的cast演绎,也会在各人看来有不同的效果。更何况这在欧洲和东亚有着无数版本的翻译和重制,各自拥有着各种口味和审美的饭,因此比较则是能免则免吧。

评论(14)

热度(46)

  1. 共3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